查看原文
其他

没有这位山友挺身而出,户外只剩下冰冷的风景

2017-01-17 宇昕 雪线之上

乔治·梅伦德斯·赖特(George Melendez Wright)是美国环保先驱,也是一位山友,图为赖特夫妇1929年在黄石公园徒步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人类意识到保护山野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在这期间走过不少弯路。而最终找到正确方向,则是依靠投身自然,并热爱山野的人们。


走向山野时,遭遇动物是一种别样的体验。如果没有野生动物,户外就只是冰冷的风景,荒野中的动物才是自然界最生动的色彩。



大五台山的狐狸是很多山友徒步时遭遇过的动物,它们神出鬼没,也亲近人。  摄影:腰子


即使是具有攻击性的捕食者,也是荒野的成员。杨柳松在羌塘无人区穿越时,就有过与狼相伴行走的经历:


好在午后一对狼来探望,填充了我的空虚和混乱。


依旧,一只狼在帐篷前面,一只狼在帐篷后面。后面的一只狼我只看了一眼,确定他的位置后,再无与之交流。前面的狼老战术,时而前进,时而横切,时而扑腾……一番折腾后,居然匍匐在雪地里,用下巴蹭着玩,翻滚加耍泼,然后长久地静坐。


荒原来宾,相互守望。


我并不认为狼有兴趣拿我做晚餐,它只是好奇,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引起我的注意。如此,双方对上了眼,才能叫唤心中的疑问。


它的疑问,或许是。你是谁?你从哪里来?你要干什么?我的疑问则很简单,为什么不拿我做晚餐?


我没有掩饰虚弱的身体,我想我的眼神充分表达了我现在的状态。它似乎理解,又用下巴蹭了一下雪地,打了两个滚,再静坐凝视。似乎在表明,的确,我们哥俩现在干掉你轻而易举,但那并不是一个好玩的游戏……


如此一小时,精神上一番你来我往。随后,两只狼会聚一处,走向耸峙岭雪山深处。(信息来源:《北方的空地》,作者:杨柳松)


除了狼,杨柳松在羌塘还遭遇过熊,野牦牛等各种动物。穿越成功后,他这样描述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:


相对荒原,我是过客,那些栖息在此的生灵也是过客,无非与荒原相守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,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儿女。(信息来源:《北方的空地》,作者:杨柳松)



在羌塘与杨柳松对视的狼。  摄影:杨柳松


杨柳松所言的,是一种人与动物平等共处的理念。这种理念今天已经受到大家的公认,无论是西方世界的国家公园,还是中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,尊重自然,让动物自由的在其中生长繁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。



美国蒂顿国家公园(The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 )中自由漫步的熊。图片来源:earthjustice.org



我国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。图片来源:zoozoo.hu


人与动物平等共处的观念并不是一天形成的,在人类环保的启蒙年代,曾经走过很多弯路,许多对自然的破坏都戴着“保护”的面纱。


错误的“保护”

二十世纪初,美国兴起国家公园运动,山川河流在历史上首次被划归为保护区。



黄石国家公园(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)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,也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,设立于1872年。图片来源:travelchannel.com


当国家公园在全美各地建立时,人们对待野生动物的做法却很离谱。


  • 熊被当做宠物饲养,游客对它们投喂食物,一些熊甚至被当作处理垃圾的工具。



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的熊被鼓励乞讨食物。动图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  •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国家公园钓鱼,黄石公园的护林员每年都到鹈鹕的繁殖地踩碎鸟蛋,以防长大的鹈鹕捕捉河流中的鱼。


保障游客的钓鱼体验成为当时国家公园护林员的职责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  • 国家公园中的动物按照人类的喜好进行区别对待,分类为“有益”和“有害”,将外表温顺的动物进行保留,对食肉动物则加以捕杀。



灰狼被当做一种不友好的动物,国家层面鼓励对灰狼的捕杀,这导致黄石公园中的灰狼一度灭绝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
公园护林员不仅捕杀狼,其他食肉动物比如美洲狮,狐狸,豺,甚至老鹰都遭到大规模猎杀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  • 食草动物由于外表可爱,被公园管理人员圈养起来吸引游客。自然规律被完全打破,每到冬季,野牛群会被关入牛圈中进行投喂,不让它们遵循季节进行迁移。


羚羊被护林员捕捉后关入笼子中供游客欣赏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
北美野牛的迁徙规律被打破,公园管理者将它们圈养起来过冬。动图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这些今天看来荒诞不经的行为,在当时都被当做动物保护措施得以推行。


民众与政府曾经认为这样的行为并无不妥,直到一位年轻的山友挺身而出,指出这种行为的荒谬。


天鹅守护者

二十世纪初,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加入了新兴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,成为黄石公园一名年轻的动植物研究助理。


他的名字叫乔治·梅伦德斯·赖特(George Melendez Wright),一位自小受山野启蒙,并最终改变山野面貌的山友。



大学毕业的赖特踌躇满志,希望利用自己的自然知识更好的保护美国的山野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虽然只是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一名基层研究人员,赖特很快就认识到:国家公园的很多行为正在破坏自然,而非保护山野。


1929年,赖特带着新婚妻子柏妮丝·雷(Bernice Ray)入驻黄石公园,这是他最快乐的一段时光,黄石公园的风景让他沉醉,但正在发生的破坏令人担忧。



赖特与妻子柏妮丝在黄石公园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在公园的生活中,一种美丽的鸟类吸引了赖特夫妇的目光。这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,名为北美号手天鹅(trumpeter swans),是美国水禽中体型最大,也最珍贵稀有的鸟类之一。


号手天鹅是一种大型水禽,通体雪白,只有喙尖为黑色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赖特夫妇对这种鸟类十分喜爱,他们时常划着皮划艇到湖中寻找这种天鹅,记录观察号手天鹅。


有时候当我看着这些鸟儿,山野的难以企及所带来的幻觉变得如此强烈,比现实还要强烈。(信息来源:George Melendez Wright, 5/27/1930 )


赖特夫妇时常驾舟寻找这种体态优美的生物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不过赖特也发现,由于遭到猎杀,这种鸟类在当时的数量已经屈指可数,处于灭绝边缘。



号手天鹅体型较大,很容易被猎人寻找和射杀。图片来源:Wikipedia.org


为了留住这些正在逝去的宝贵生命,赖特首先写信给本地的狩猎俱乐部,强调这种鸟类的稀有,无回音。随后,他游说州渔猎委员会和其他联邦机构。


在环保观念淡薄的年代,上述举动并没有收到成效。


最后,赖特自己出资建立了一个天鹅庇护所,雇员巡逻阻止猎人靠近天鹅,这种珍贵的鸟类才得以幸存。



今日黄石公园中的号手天鹅已经有稳定的种群数量。图片来源:lovethesepics.com


保护天鹅的经历让赖特明白,与其寄希望于管理机构,不如自己挺身而出,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。于是,一场长达数年的调查展开了,并最终改变了美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方式。


改变美国的调查

与当时普遍强制将野生动物分等级圈养的理念大相径庭,赖特对待动物的核心观念根植于“应该让野生动物保持自然状态”:


当一个游客进入国家公园,他期待的是一个动物集中营,一群处在乏味舞台中的熊,看到这些就使他满足。


直到有一天,他被吓了一跳。他漫步山间,突然看到一只自由的熊急切的在木材中扒树皮寻找肥美的昆虫,这带来一种全新的刺激,让人意识到生活在国家公园里的动物,它们唯一的魅力在于它们的野性,而不是温顺。


在于它们为了生存进行的原始斗争,而不是体现舒适生活的肥胖。(信息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 )


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没有人认可赖特的观点,大家都把他的理论当做异想天开。这些都让他明白,自己需要一次科学考察,用事实汇集的报告拯救被囚禁和猎杀的野生动物。


自费考察——二十多岁的赖特虽然人微言轻,但敢想敢做。他向上级提出要着手一件前所未有的工作——针对美国国家公园中野生动物生存状况进行科学考察。



赖特加入公园管理局时只是底层工作人员。图片来源:georgewright.org


赖特花了一年的时间游说上级,最终计划获得批准,一半是因为坚持,一半是愿意承担所有费用。


1931年,赖特出资订购了一辆别克货车,用于搬运露营器材和摄像机,以及科学仪器。



父亲留下的丰厚遗产让赖特有支撑自己想法的充足资源。图片来源:georgewright.org


尔后,他与两名志同道合的好友开始了考察,计划走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,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一探究竟。



国家公园中的野生动物是调查的重点。图片来源:georgewright.org


调查期间,各个国家公园里的乱象展露无遗:对待动物的残忍地猎杀与错误保护无处不在。即便痛心,但赖特始终保持着克制,忠实地记录着令他愤怒的发现。


公园乱象——猎人们以“清除害兽”的名义进入国家公园,狼,山狮,甚至猫头鹰都被当做不受欢迎的捕食者而遭到猎杀。


由于环保观念的落后,联邦政府认可这样的行为,甚至加入捕杀之中,美国林业局还成立了灰狼灭绝单位。



从19世纪起,美国政府就支持对破坏牲畜的捕食者进行狩猎:比如针对狼的赏金计划,每猎杀一只狼可以获得20到50美元的奖励。图片来源:georgewright.org


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错误的履行职责,他们支持猎杀狼,将动物当做吸引游客的手段,保护仅限于受人喜欢的动物。


公园护林员应该猎杀出现在羚羊周围的狼,狼数量较少,被游客看到的几率也小,还会捕杀羚羊,最关键的是,我们的游客更喜欢羚羊,游客才是国家公园的根本。(信息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 )


温顺的食草动物被当做吸引游客的工具:野牛像家牛一样被圈养在畜栏里;鹿和羚羊在冬天被饲养干草。



食草动物在公园中被封闭保护,招徕游客。图片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熊被当做宠物对待,举办活动时被喂养人类丢弃的食物,每天晚上在垃圾场觅食,并且被鼓励向游客乞讨食物。



野生的熊渐渐失去野性,成为娱乐大众的玩具。图片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
游客可以命令一头熊,熊的野性被彻底剥夺。图片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普通市民期望一头熊有更高的智慧,其实他没有权利去这样期望。他臆断如果他给了熊两块糖果,不想再给第三块的时候,给不给的权利就控制在他的手中。


他还认为一头熊如果把他手中的糖果全部抢走,甚至将他的手也撕下来,那么这头熊的行为就应该被视为不可原谅。(信息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 )


赖特团队将考察坚持了四年,他们一共驱车11000英里,在公路到不到的地方,则骑马步行。



赖特的考察走遍了美国已经建立的国家公园。图片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这是一份长期详实的调查,赖特采访了遇到的护林员、公园负责人、猎人,以及任何一个掌握野生动物信息的人。



即使是猎人也接受了详尽的采访。图片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赖特对调查到的每一种动物都进行了记录。他重点关心的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数量,结果却令人十分堪忧:美国国家公园中狼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。


捕食者的生存状况是赖特一直关心的问题。图片来源:《The National Parks:America's Best Idea》


振聋发聩的报告

四年后,赖特最终提供了报告,报告被编为《动物一号》与《动物二号》(Fauna No. 1 and Fauna No. 2)相继提交。


这两份报告是赖特思想的核心,讲述了国家公园中岌岌可危的动物生存现状,同时指出保护自然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。



《动物一号》中赖特认为,环境保护不仅需要保护风景,更应该使用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方法,以确保自然界的生态完整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报告指出了人类在处理与动物关系时应该采用的基本理念:尊重自然的规律。


也许赖特提出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世人皆知,但在当时却振聋发聩:


  • 所有的动物都是自然界平衡的一环,国家公园中的狼等猎食者应该受到保护,捕食者同样需要存在。呼吁停止冬天对食草动物的饲养,关闭喂养熊的垃圾场。


  • 除非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,否则国家公园中的任何一个物种,包括捕食者,都应该有自生自灭,独立生存的权利。


  • 保护濒危物种,建立更生态完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。国家公园的目标应该在于恢复生态环境。


在《动物一号》的末尾,赖特写道:


如果我们盲目的破坏自然,我们将自食其果,这将导致我们的毁灭,保护自然并不是无用的理想主义,这是对文明有益的行为。(信息来源:《Fauna No. 1 》)


赖特的调查在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引起了一些注意。


1933年,赖特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野生动物部门的第一位主管,负责提供更为详尽的报告。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推动了大沼泽地国家公园的成立,目的是保护其中的物种。


大沼泽地国家公园(Everglades National Park)是第一个因为物种保护而非风景而成立的国家公园。paulmarcellini.com


然而,正当赖特可以落实自己保护山野动物的愿望时,一场横祸阻断了一切。


1936年,赖特研究着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一个潜在的国家公园,在从德克萨斯回家的路上,一场突然降临的车祸带走了他,年仅31岁。



还未贯彻自己的理念,赖特便在1936年因为车祸去世,方兴未艾的动物保护也随之停止。图片来源:georgewright.org


赖特的突然离开,让国家公园对其中动物的研究陷入了停滞。然而,真理总不会湮没,多年后他的报告再次被世人想起。


时间的检验

赖特去世后,美国国家公园仍然没有停止对捕食者的猎杀,1936年,黄石公园已经没有灰狼目击报告。


直到20世纪60年代,随着民间环保运动的真正兴起,赖特的研究报告才被重新提及。


在赖特报告的影响下,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也不再被强制表演,真正意义上的动物保护开始出现。


更为重要的是,公众关于“美”的定义也悄然改变,笼子里喂养的动物不再认为是自然的象征,自由奔跑的动物才是山野该有的样子。



人与自然的平等理念被人接受,让动物自由的生活在山野中成为共识。图片来源:npca.org


国家公园内针对捕食者的猎杀活动渐渐禁止。在1995年和1996年,美国政府捕获了加拿大的狼,并将它们释放到黄石国家公园,宣告了国家层面的改变。



工作人员将狼放归黄石公园,重建生态系统。图片来源:spokesman.com


时光验证了赖特理想的实现,即便他已离开,但心血却没有白费。


也许有人会疑问,为何他会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些动物,选择投身环保事业,这得从他的小时候说起。


只有走向山野,才能保护山野

1904年,赖特出生在旧金山。没有感受到太多父母的关怀,两岁时,母亲去世; 六岁时,父亲也撒手人寰,年幼的赖特被交付姑妈科迪莉亚抚养,父亲丰厚的遗产让他衣食无忧。


为了让小赖特从失去父母的悲伤中尽快解脱,姑妈鼓励他亲近自然。于是,此后若干年,旧金山湾区大大小小的徒步路线都留下了其的身影。


旧金山湾区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众多单日徒步路线。图片来源:photoshelter.com


此后赖特人生的轨迹,便与户外紧紧相连。


凭借着从小积累的自然知识,他加入了加州奥杜邦观鸟俱乐部(Audubon Society),14岁时还担任了当地童子军夏令营的自然学讲师。


二十世纪初,童子军运动来到美国,参与山间夏令营成为一种风潮。图片来源:theirhistory


迷人无垠的山野最终让赖特找到了毕生所爱。高中时期,他独自背包进行了一场长线徒步,穿越了旧金山附近尚未开发的大量山区,进一步激发了对山野的兴趣,最终促使他报考了加州大学,主攻林业。



青年时期的赖特。图片来源:blog.adafruit.com



大学时期的赖特将专业知识结合了自己的兴趣。图片来源:blog.adafruit.com


专业与兴趣的结合让赖特更加频繁地走向山野。每个假期,他都会出发前往偏远山区,或者拜访新兴的国家公园。露营,观鸟,研究动植物,赖特的足迹遍布整个西海岸山间。


1924年,赖特与朋友由南向北穿越,从约塞米蒂直到黄石公园。在蒙大拿州的弗拉特黑德湖(Flathead Lake)边露营时,他写道:


地球上做什么事最能接近天堂?选择一年中最长的一天,在美丽的湖边松树下露营,度过难以忘怀的夜晚。(信息来源:George Melendez Wright 6/21/1924)



弗拉特黑德湖风光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在黄石公园户外烹饪时,他还记下了些有趣的细节:


在黑夜中做饭让我犯下了可笑的错误,我把用肥皂浸泡过的锅用来煮豌豆,以致于很难叉住豆子。(信息来源:George Melendez Wright 7/14/1924 )

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黄石公园露营场景。图片来源:yellowstoneinsider.com


赖特对自然抱有一颗敏感的心,在一次麦金利山的露营中,清晨时他观察到一只正在筑巢的千鸟,极富生命力的场景让他不知不觉地观察了一整天。


它的庇护所建在石头的屋檐下,下雨了,山间吹起了寒冷到令人冻结的风,雨随着风倾泻,过滤的光在云层间闪耀,雾气蒸腾着爬上苔原,又追逐着逃离山谷。可任凭山野变幻,这小小的巢穴岿然不动。(信息来源:George Melendez Wright 5/28/1926)


露营、徒步、观鸟......山野的启蒙造就了赖特的环保观念,于是在全美国呼吁“打狼”的年代,他拒绝随波追流,坚持认为荒野世界的动物与风景同样重要。


赖特坚持己见,在环保起步的年代,无愧为先驱。图片来源:pbs.org


其实,赖特的一生并不漫长,他也不是一个环保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。相反,他只是一名坚持真理的生物学家,一位热爱自然的山友。


他所做的事情,可以是你,是我,是每一位正在走向山野的人都能做的。


因为,只有走向山野的人,才会愿意保护山野。


行山时,你如何处理与野生动物的关系?

下方留言,欢迎分享。


相关阅读

《谁会保护山野?》——愿意保护山野的人,都曾投身山野。


(全文完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